西梁:宗宣帝萧詧、世宗明帝萧岿、惠宗靖帝萧琮
萧詧——萧詧(519年―562年),一作萧察,字理孙,梁武帝萧衍之孙,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 ,南北朝时期西梁(后梁)皇帝,西梁政权建立者,555年―562年在位。
萧詧初封曲江县公,后改封岳阳郡王,历任宁蛮校尉、雍州刺史等职。太清三年(549年),其兄湘州刺史、河东王萧誉为荆州刺史、湘东王萧绎所攻,萧詧于是率众伐江陵(今属湖北),兵败逃归,于是向西魏称藩。
承圣三年(554),西魏攻打并平定江陵。次年,西魏立萧詧为梁主,年号大定。仅辖江陵一州之地,上疏称臣,奉西魏正朔,是为西梁。大定四年(558年),萧詧派遣王操掠取湘州长沙、武陵、南平等郡。大定八年(562年),萧詧去世,谥号宣皇帝,庙号中宗,葬于平陵。
萧岿——萧岿(542年-585年),字仁远,西梁宣帝萧詧第三子,南北朝时期割据政权西梁的第二位皇帝,公元562年—585年在位。
萧岿机敏善辩而有文采。善于安抚驾御部下,能得到部下的欢心。西魏恭帝元年(554年),其父萧詧称帝,立萧岿为皇太子。西梁大定八年(562年)萧詧去世,萧岿继位,次年改元天保。
萧琮——萧琮(558年―607年),字温文,西梁宣帝萧詧之孙,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子,隋炀帝皇后萧氏的兄弟,西梁政权最后一位皇帝,585年―587年在位。
萧琮初封东阳王,后被立为太子。开皇五年(585年),萧岿去世,萧琮继位,年号广运。开皇七年(587年),隋文帝征召萧琮入朝,萧琮的叔父萧岩和弟弟萧瓛反叛投降陈朝,隋文帝于是废黜西梁,任命萧琮为上柱国,封莒国公。
隋炀帝继位后,萧琮深受亲近器重,任内史令,改封梁公。后因民间童谣说西梁将要兴盛,遭致隋炀帝忌恨,于大业三年(607年)废萧琮为庶民,同年萧琮去世,追赠左光禄大夫。萧琮的侄子萧铣称帝后,追谥他为孝靖皇帝,庙号惠宗。
大梁:隋朝末年萧铣所建地方割据势力。萧铣,南兰陵人。为后梁(又称西梁)宣帝曾孙。隋仁寿四年(604),炀帝杨广即位,次年萧铣之叔伯姑母被册立为皇后,即萧皇后。萧铣遂被任为罗县县令。大业十三年(617),岳州校尉董景珍、雷世猛等密谋起兵反隋,萧铣在罗县亦举兵起事。5日之内,得兵数万,自称梁公,又进军岳阳,与董景珍等会合。十月,称梁王,建年号为鸣凤。次年四月,在岳阳称帝,国号为梁,建元鸣凤,置百官,均循梁故制。后萧铣迁都江陵,修复先世陵园。其势力范围东至九江,西至三峡,南至交趾(越南河内),北至汉水,拥有精兵40万,雄踞南方。最终被李孝恭击败。唐朝武德四年(621),萧铣被斩。大梁灭亡。
后梁:太祖朱温、朱友珪、末帝朱友贞
朱温——朱温(852年—912年),宋州砀山(今安徽砀山)人,母王氏佣食于萧县,五代十国后梁开国皇帝。早年参与黄巢起义,后脱离黄巢大齐政权而归唐。后被唐廷赐名朱全忠,篡唐建梁后又改名朱晃。
开平元年(907年),朱温废唐哀帝李柷,自行称帝,建都开封,国号为“大梁”,史称“后梁”,是为后梁太祖,自此唐朝结束了它289年的统治,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。朱温在位时颇重视农业发展,下令两税之外不得妄有科配。
乾化二年(912)六月,朱温被亲子朱友珪所害,终年 61 岁。庙号太祖,谥号神武元圣孝皇帝,毛泽东评价说:“朱温处四战之地,与曹操略同,而狡猾过之。
朱友珪——朱友珪(884年―913年3月27日),又名朱友球,小字遥喜,后梁太祖朱温第三子,母亳州营妓,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第二位皇帝。
凤历元年(913年),朱温的外孙袁象先、女婿赵岩、儿子朱友贞与将领杨师厚等人密谋政变,朱友珪逃走未成,于是命冯廷谔将他以及张皇后杀死。朱友贞继位后,追废朱友珪为庶人。
朱友贞——后梁末帝朱友贞(888年10月20日―923年11月18日),后梁太祖朱温之子,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最后一位皇帝,913年—923年在位。开平元年(907)年朱温称帝后被封为均王,任左天兴军使、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。
乾化二年(912年)其兄郢王朱友珪弑父即位,任命朱友贞为东京留守 、开封尹。凤历元年(913年),朱友贞与赵岩等密谋推翻朱友珪,即皇帝位。龙德三年(923年),朱友贞为后唐所迫自杀,时年36岁。
趣历史官方微信号:qulilshi_v5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